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实用技术 > 水产 水产

养殖水体常见的不良水色有哪些?怎样调节?

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水产研究社  发布时间: 2021-08-17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常见问题】因各种原因,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水色,从而影响到水产养殖生产及产品质量。

【原因解析】产生不良水色的原因多种多样的,需要养殖户及时判别。要充分认识到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鱼类生活的源泉,养鱼先养水,好水出好鱼。

【解决方案】常见养殖水体的不良水色及调节措施:

(1)黑色水  当水色变为黑色时,通常伴有腥臭味,水体偏酸。此时表明池塘中有较多的有机质未得到及时转化。

如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动植物残体、池底腐殖质等,极易产生有毒有害的硫化氢、甲烷、氨氮、亚硝酸盐等,危害鱼类健康,滋生病原微生物,从而诱导鱼体发病。

对于这样的养殖水体,建议养殖户第一天使用解毒剂,第二天使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杀菌,7天后再使用微生态制剂加强底质分解力度。

(2)红色水  池塘水色转为红色,主要是由于甲藻的过度繁殖造成的,特别是裸甲藻和多甲藻成为绝对优势种群时,太阳一出来,满池都覆盖着红色的油膜。

严重阻碍了大气中氧气的溶入和水面下藻类的光合作用,特别是在阴雨天气或温度剧变的天气更为严重,很容易引起泛塘。

对于这样的水体,我们通常选择在晴好天气先用复合碘等泼酒消毒,第二天再用果酸有机酸泼酒一遍,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1次。

(3)蓝藻水  蓝藻水在精养鱼池中特别多见这时池塘中的含氨有机物严重富集,且缺乏藻类生长必需的有机酸和磷肥。

远远望去就可以看见水面上漂着一层铜绿色的油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很多微囊藻属中的一些种类,严重时覆盖整个水面。

蓝藻死亡后还可以产生毒素,可以毒死水体某些生物和鱼类,严重时可以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

对于蓝藻水水体,最有效果和实用的办法就是连续几次换去表层水,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人工捞起来,或者选择在晴好天气施用一遍果酸,隔天再配合适量的磷肥和微生态制剂加以消除。

(4)浑黄水  在养殖水体中后期,池水呈现浑黄色时,表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量不够,水体偏瘦,缺少营养元素或滋生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如水蛛、红虫等。

这样的水体往往是水体变坏的前兆,特别是中下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底层鱼类在水底弄水,有时还伴有暗浮头现象。

对于这样的水体,我们一般提倡先杀一遍大型的浮游动物,3 天后使用小球藻加菌剂全池施用,使有益藻和有益菌快速定植,成为优势种群,快速平衡水体藻相和菌相。

(5)白浊水  当池水水色呈现白浊时,倒进矿泉水瓶里,就会跟矿泉水的颜色非常近似,此时表明池塘的浮游藻类严重缺乏或者大量死亡。

同时,水体的有机质分解成营养盐类的有益微生物减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没法正常进行,有机质还处在最原始的形态,整个水色呈现出来的颜色就是和水的颜色接近。

对于这种水体,我们提倡多开动增氧机,加强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力度,增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发现池水为白浊色时,第一天施用絮凝剂和氧化剂,使有机质在絮凝后得到及时氧化,第二天全池施用底质改良剂,以增加池中活性微生物,促进水体物质循环。

(6)酱油色水  这种水色主要是裸藻和褐藻的过度繁殖引起的,抑制了绿藻、硅藻和隐藻等有益藻的大量繁殖。这种水色判断比较困难。

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藻类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很有可能是有机质溶解后所呈现的颜色,也有可能是它们的二者之和。

因此,发现此种水色后,通常第一天采取氧化剂氧化有机质,3天后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并加适量的磷肥,加速有机质转化,促进水体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7)臭水  由于动物残体、残饵、粪便沉入池底后得不到及时分解,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极易对生活于中下层的鱼类造成威胁。

情况严重时池塘中下层的鱼类常浮于中上层,不愿到正常生活水层。

在平时的水质管理中,每隔10~15天要施用1次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以增加有益微生物,加速沉入池底的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

避免底泥发黑、发臭及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发现池塘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

应立即采取换水措施在换水后,第一天施用药物消减氨氮含量,第二天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池塘早期的改水、调底,只有把水搞活了,整个池塘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才能够很好地运转起来。

这个池塘的生态系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