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实用技术 > 水产 水产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 | 多级人工湿地净水技术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0-07-23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工作背景。随着国家对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已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相关政策法规均对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提出严格要求。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查高压态势下,各地纷纷加大水产养殖清理整治力度,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的较大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为推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亟待找到一种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法,既能切实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方便易行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技术原理。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较为适合处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很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三)技术方法。针对水产养殖尾水“三高一低”污染特点,采用科学组合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等整套治理设施的多级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治理模式,有效净化水产养殖排放尾水。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目前较为成熟模式中,养殖尾水处理面积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确定,一般为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10%,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四池二坝”或“四池三坝”,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的比例约为45:5:10:40。

(四)工作成效。浙江省湖州市全力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截止2018年底利用该技术已累计完成治理养殖池塘水域面积28.6万亩,形成“三池两坝一渠一湿地”等治理模式,尾水设施运行后,悬浮物、总氮、总磷、 COD等含量大幅下降。一是显著增加水体中的透明度,增幅达到150%以上。二是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降幅平均达到50%以上,符合淡水池塘水一级排放标准。三是大幅降低了水体的总氮总磷含量。处理前后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3类标准。四是显著降低水体COD含量,降幅均达到5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4类标准以上。

(五)适用范围。该技术可应用于内陆池塘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尾水治理,以及中小型湖泊、城市水系等富营养化水体。

(六)应用前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陆水域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水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域环境治理工作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多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已相对成熟,由于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利用该技术开展养殖水域和公共水体环境治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七)相关建议。

1.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优化净水技术,探索海水、中小型湖泊、城市水系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技术;

2.注重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研究常绿植物的品种开发利用技术;

3.编制处理技术规范,便于规范化、标准化地全面推广;

4.加强对治理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监管,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用于处理后的水质监管与评价、人工维护、设施装备更新等,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

P020191121311961031963_compressed.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