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当前农事 > 农作物 农作物

这四招可提高冬播小麦抗寒能力

防冻害保越冬,确保来年春粮丰收

信息来源:农村信息报  发布时间: 2020-11-30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嘉兴农民正在播种麦子。

这几天,趁着土壤墒情适宜,宁波鄞州区的农民翻耕好土地,准备播种小麦。

当前正是我省秋收冬种高峰期,各地农民朋友正如火如荼播种小麦等作物,布局来年春粮生产。作为春粮的主要作物,小麦在冬前齐苗、壮苗是来年高产的基础,然而小麦在越冬时易遭遇低温冻害,使得麦苗在后期生长过程中降低孕穗数、结粒数与质量,最终导致减产。

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冬天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冷空气、寒潮或会频繁入侵我省,冬季气温将比常年偏低,从而给小麦安全越冬带来不利影响。如不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小麦将有可能因此发生冻害,从而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今年小麦冬种生产管理上,一定要从播种开始,做好小麦防寒抗冻措施,提高抗冻能力,确保明年小麦丰收。

那么,如何做好冬播小麦的生产管理,来提高麦苗的御寒抗冻能力,确保麦苗顺利度过寒冬呢?粮油专家介绍,小麦冬播后,确保壮苗,是麦苗安全越冬的基础。越冬壮苗的标准是,麦苗在越冬前达到5-6叶1心、2-3个分蘖和4-5条次生根。因此,在播种小麦时,一定要足墒适期播种,掌握好小麦的播种量、播种深度,还要注意在冬前做好麦田的沉墒、镇压或灌水等管理,想方设法提高麦苗的御寒、抗冻能力。同时,要加强麦田综合管理,全面做好小麦越冬前的防寒抗冻工作。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选择耐寒性强品种

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所需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4类,分别是春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在耐低温性和抗寒能力上,冬性、半冬性、弱春性、春性四大类品种的小麦依次减弱,越冬时发生低温冻害的风险性也依次增加。

因此,对于冬季和早春寒流、寒潮等恶劣天气影响较多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由于气温低、变化幅度大,麦苗极易遭遇冻害,在播种小麦时,应尽量选择抗低温冻害能力强的冬性或半冬性的品种。

足墒适期播种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耕地状况、作物茬口等不一样,小麦的适播期也各不相同,一定要根据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适宜的播种标准,确定小麦播种时间。一般来说,最适合小麦播种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足墒播种。土壤中含水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小麦出苗的好坏,也左右着土壤墒情的好坏,与冬小麦能否正常生长有很大关系。小麦播种时要求耕作层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16%-20%,黏性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沙性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6%,壤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8%。如果小麦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低于上述标准,在小麦播种前应当提前浇水造墒,等水分渗透到地下后,再播种小麦。

二是适温播种。小麦在冬前生长,需积足热量,才能长成抗寒性较强的壮苗,因此小麦对播种出苗期的温度要求比较严格,而且日均气温也是决定小麦播种时间与适播期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最适合小麦播种的温度条件是——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4℃-18℃之间时,其中14℃-16℃最适合播种半冬性品种的小麦,16℃-18℃的环境最适合播种冬性品种的小麦。

此外,还要避免过早或过迟播种,如播种过早会导致小麦在冬前出现生长过旺、分蘖过多、提前拔节等问题,同时麦苗也会因为冬前养分消耗过大、苗势变弱而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如播种过迟,则会出现麦苗冬前根少、叶小、分蘖少、苗势弱等问题,同时因为积温不足,生长量过小而达不到5-6叶1心的壮苗标准,越冬时就更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整地播种要科学

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玉米、水稻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但秸秆还田时如整地质量不达标,就会使小麦在播种后发生出苗不齐、扎根不实、苗黄苗弱、失水跑墒等问题。这样的麦苗在越冬时遇寒潮、冷空气自然就易发生低温冻害。因此,在秸秆还田时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把玉米、水稻秸秆粉碎的长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每亩还田的秸秆量控制在200-300公斤;把田地里堆积的碎秸秆全田进行均匀撒开,尽早翻埋到地下20-25厘米(不浅于15厘米)的土壤中;秸秆还田的地块,在翻埋秸秆时,应施入10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0公斤的碳酸氢铵,因为微生物在分解秸秆时会与麦苗争夺氮素,从而导致麦苗生长缺氮;在播种小麦时,要注意使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拌种防治病虫害,同时要注意播种前后进行浇水、沉墒或镇压,以便使麦种与土壤充分接触,使秸秆在湿润的环境下尽快腐烂分解。

在播种量方面,若播种密度过大,不仅会造成麦苗群体过大、生长空间不足、透风透光性变差,还会加剧麦苗之间互相竞争水肥养分,麦苗就容易出现茎秆细瘦、苗黄叶弱等长势不良问题,在越冬时自然容易发生冻害。因此,在播种小麦时,应当根据小麦株形大小、土壤肥力高低等条件,合理掌握好播种量。一般情况下,小麦每亩的播种量掌握在8-15公斤左右,大穗型品种每亩确保有15万-18万株基本苗,中穗型品种确保每亩有12万-15万株基本苗,精量早播的地块确保每亩有8万-12万株基本苗,适期晚茬播种田确保每亩有15万-18万株基本苗。正常来说,早播、肥力好、分蘖多、成穗率高的麦田播种量宜少不宜多,反之,晚播、肥力差、分蘖少、成穗率低的麦田播种量宜多不宜少。

在播种深度方面,若播种过浅,易导致种子在发芽、出苗过程中发生失水、受旱等情况;播种过深,又容易造成种子发芽、出苗迟缓、分蘖不足、苗黄叶弱等情况,二者均不利于小麦播种后培育齐苗、壮苗、全苗,在越冬时也就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因此,小麦冬播时,合理的播种深度是确保小麦播种后齐苗、壮苗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深度是3-4厘米。这一点不可忽视。

加强水肥管理

冬季,对麦田进行合理的灌溉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稳定地温,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干旱的发生,也可以有效减少病菌害虫,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做好冬季小麦肥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小麦播种后,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能提高麦苗的抗寒能力。在浇水管理上,一方面,小麦发芽出苗需要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最低不得低于50%;另一方面,合理浇灌有利于其安全越冬,既能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危害根系,还能使土壤紧密相连,提高地温,防止悬根和冻害的发生。具体冬灌与否,要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墒情以及气候的变化合理进行,在持续干旱、墒情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抗旱灌溉,使幼苗生长健壮,对于土壤表层出现裂缝的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在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最迟12月上中旬),可进行适时冬灌,以消除土壤裂缝。浇灌时,要掌握“夜冻昼消”,不能过早或过晚,浇灌的水量不宜过大,但要灌透,以灌后当天全部渗入土内为宜。而灌溉条件好、含水量高的田块,要及时镇压保墒,以免幼苗旺长。

若长期下雨,则会导致土壤板结,板结后的土壤透气性极差,会影响到幼苗的正常生长。这时要及时中耕,破除土壤板结状况,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另外,在浇水后也要进行适当中耕除草,以免杂草争水争肥。而播种较早、生长健壮的幼苗,在中耕时要锄断其根系,限制其生长,以免其提前返青,影响后期生长和产量。

在小麦施肥管理上,对于底肥充足、墒情较好、苗势健旺、分蘖较多的小麦田,在冬前不必追肥,如过多追肥反而易造成小麦在冬前旺长而不利于抗冻。正常情况下,普通地块的小麦追肥时间一般在次年春季麦苗返青时进行。对于播种时底肥不足、墒情条件差、麦苗长势弱、分蘖不足、群体数量过小的麦田,为促使小麦在冬前达到5-6叶1心的健壮苗标准,应在冬前每亩追施4-5公斤的尿素进行提苗促长,或者用进口“施倍多”连喷2-3次,每隔7-10天喷施1次,给麦苗补充营养,促进麦苗生长与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