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当前农事 > 农作物 农作物

暴雨过后及时做好水稻细菌性病害预防工作

信息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19-06-25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又名细菌性心腐病,在洪涝过后,受淹的稻田易发生此病。稻苗受淹后自伤口入侵导致发病。稻苗或成株一般受淹后3—8天,开始表现症状,10—15天后发病明显。发病轻重与稻株受浸时间长短呈正相关。高温、高湿、阴雨有利于发病。秧苗及分蘖期成株发病较重。偏施氮肥生长嫩绿的稻田发病尤为严重。杂交水稻一般较易感病。

2、水稻白叶枯病,在暴雨过后,特别是水淹过的稻苗,若造成稻叶受伤,极易引发此病。

入梅以来,已出现雨水偏多、光照偏少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受其影响,将使水稻抗逆性下降,易受病害侵染。6月19日,我市已出现暴雨天气,近三小时桐庐钟山、旧县等乡镇街道已出现10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造成低洼稻田积水受淹、稻叶受伤。为此,各地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指导农户做好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白叶枯病的预防工作。在大(暴)雨过后,对受淹过的秧田或稻田,应立即用药防治1次;对未受淹的秧田或稻田,在病害初见时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20%噻菌铜SC100毫升/亩,或20%噻唑锌SC100毫升/亩等,对水50公斤细喷雾,隔5-7天再防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