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当前农事 > 农作物 农作物

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或偏重发生 植保专家提醒:立足“防”字不放松

信息来源:农村信息报  发布时间: 2019-04-26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当前,我省小麦由南至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既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控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发生的紧要关口。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植保检疫总站预测,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局部流行风险高。为此,我省植保专家提醒广大农民,要立足“防”字不放松,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病菌有毒,伤麦害人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小麦赤霉病发生时,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赤霉病会造成小麦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发生严重的麦田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赤霉病不仅导致小麦减产,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与赤霉病导致小麦减产相比,病菌产生的毒素危害更大,这是需要警惕的‘隐形杀手’。”省植保检疫总站防治科科长石春华说。

赤霉病中的镰刀菌侵害小麦的同时,还会产生真菌毒素。人体食用一定量的带病小麦后,会出现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因此,当小麦赤霉病粒率高于4%时,则小麦不能被收购,从而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今年赤霉病流行风险高

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流行受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其流行的关键因素是阴雨天气。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以上,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和长时间结露天气,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就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预防窗口期短,一旦错过防治时机,再喷药基本无效。”石春华说,根据监控,目前我省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加上小麦品种抗病性差、抽穗扬花期降雨天气多,对赤霉病发生极为有利。

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以“扬麦20”“扬麦12”“扬麦19”等扬麦系列为主。这些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病性较差。去冬今春,我省遭遇长期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小麦播期拉长,生育进程差异较大,长势弱,易感病期持续时间长,从而大大增加了赤霉病菌侵染危害的几率。3月下旬,据各地田间调查,全省主要麦区稻桩子囊壳平均株带菌率为6.9%(幅度1.6%-18.8%),高于去年同期及常年,菌源基数符合赤霉病流行发生条件。

另据省气候中心预测,4月中下旬-5月上旬,我省以过程性降水天气为主,平均气温、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降雨天气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这为赤霉病菌的侵染、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省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我省小麦穗期赤霉病流行风险高。

防控赤霉病须对症下药

那么,当前如何科学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石春华说,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防控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所以一定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全面实施预防措施,确保防治效率和效果。

石春华介绍,防控赤霉病在技术层面上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要落实好“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控措施;坚持合理选药,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有效的剂量,同时注意轮换用药;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喷药时,要采用细喷雾的方法,均匀一致,避免麦田漏喷。

近日,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总站已发布《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间节点,落实好“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打赢小麦丰收保卫战。

链接: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有苗枯、穗枯、茎腐、秆腐等,一般以穗枯为主。孢子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活一年以上,即使长期冰冻也不会冻死。此菌的腐生性很强,土壤潮湿时,就在表土层的枯落叶上繁殖。小麦抽穗前后,在残株特别是稻桩上产生子囊壳。小麦从抽穗到成熟期间,空气中子囊孢子数量很多,是病菌侵染穗部的主要菌源。此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盛发。

1.小麦苗枯:这是因为田土中带有病残体或者是小麦的种子附上了病菌而侵染小麦苗所致,小麦的芽首先变成褐色,后根冠随之腐烂,严重时还可全株死亡。

2.小麦穗枯:小麦在扬花期的时候,最先是在它的颖片上产生水浸状的浅褐色斑点,之后就蔓延到小麦的整个小穗。在土壤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还会产生胶状的粉红色霉层,到侵染后期会生出密密麻麻的黑色颗粒。

3.小麦茎基腐:这个危害特征从小麦的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的这段时间都能够发生,小麦植株的基部被侵染后组织会成为褐色,并且腐烂,最终到小麦全株枯死。

4.小麦秆腐:一般发生在小麦穗下的第一、二节,首先是在小麦的叶鞘部位出现水渍形状的褪绿色斑点,后面渐渐扩大,成为不太规则的红褐色斑块,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小麦不能抽穗,如果遇到天气潮湿,小麦的病部表面可以看到粉红色的霉层。

石春华

防治赤霉病,科学用药是关键

一要适期用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全面施药预防1次,即小麦5%出现扬花时进行施药;如遇持续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应抢天打药,宜早不宜晚。抢在雨停间隙施药,以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二要合理选药。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技术措施。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效三唑类药剂与咪鲜胺或氰烯菌酯的复配制剂,如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氰烯菌酯或四霉素等。如已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产生抗性的麦区,要慎选此类药剂。

三要科学施药。提高施药质量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施药时要用足药量,采用细喷雾,喷药要均匀,避免漏喷,如施药后4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