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 > 当前农事 > 畜牧 畜牧

冬春时节防控鸡传染性鼻炎

信息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发布时间: 2019-03-22   点击数: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鸡传染性鼻炎是鸡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副鸡禽杆菌,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并伴发结膜炎为主要表现,高发于鸡育成期和产蛋期,造成育成鸡生长发育不良、开产推迟以及产蛋鸡产蛋率下降。本病发病率高且传播快,虽然病死率低,但易继发大肠杆菌或慢性呼吸道病,给鸡群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该病在我国养鸡较密集省份或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鸡传染性鼻炎已成为引起蛋(种)鸡呼吸道病的主要传染病,给广大养鸡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病状

病初表现为鸡群有少数或几只鸡发病。主要症状是:闭目嗜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打喷嚏、咳嗽,排绿色粪便,流浆液性鼻液;随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于鼻孔处形成结痂,单侧或双侧肿脸,摇头,甩鼻,流泪,羞明,甚至肿头。5天~7天可波及全群,发病率高达70%~90%。

病变主要为眶下窦、鼻腔及气管黏膜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眶下窦及鼻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水样粘液,或有干酪样渗出物。

治疗措施

随着大量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副鸡禽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断下降。停药后疫情很容易复发,增加了本病的治疗难度。此外,开产后蛋鸡发病最为棘手,首先是目前敏感的抗生素如磺胺类药、氟苯尼考等产蛋鸡禁用,给本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开产后的蛋鸡更容易反复发病,病程长。

因此,对于鼻炎防控应以预防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防控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注重鸡群生物安全。控制好可引发鸡群发病的环境因素,降低各种不利因子对鸡群的危害。鸡舍内氨气含量过大及温差过大,是发生本病的重要诱因,特别是冬春寒冷季节;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做到封闭式管理,做好日常的各种消毒工作等。

其次要科学选择疫苗,合理安排免疫程序。目前在用商品化疫苗均为灭活疫苗,依佐剂不同,可分为油乳剂灭活苗和铝胶灭活苗两大类。铝胶苗注射后产生抗体快,吸收好,应激小,但作用时间短;油乳剂苗注射后应答反应强,作用时间较长,但注射部位易出现肿块等应激反应。在鼻炎高发地区或鸡群,一般选择含A、C2个血清型或含A、B、C3个血清型的疫苗。接种疫苗后2周左右产生抗体,单次免疫的免疫持续期较短,仅4~6周左右,但经过加强免疫后,可获得较长免疫保护期。对于商品蛋鸡或种鸡,首免一般选在40日龄左右,二免在80日龄左右,并依据鸡品种、地区、季节等因素适当调整免疫程序,以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再次要及时使用有效药物治疗,控制疫情蔓延。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结合药敏试验筛选出的敏感药物,按照规定使用剂量和方式投药治疗,注意穿插或交替用药,以减少菌株耐药性的发生。谨记产蛋鸡慎用抗生素,规避鸡蛋抗生素药残的问题。

最后,针对发病鸡群,可选择适宜疫苗,紧急接种鸡群,同时口服或注射治疗剂量的敏感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鸡群的发病及因伤淘汰。其机理如下:机体迅速吸收药物,快速控制鼻炎疫情的蔓延;随后鼻炎灭活苗产生保护性抗体,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弥补了药物治疗药效周期短、需反复投药的缺陷。药物与疫苗的优势结合,使紧急治疗效果确实可靠。